时间:2022-12-24 00:59:16 | 浏览:52
中国传统文化,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,底蕴深厚!仅从我国古人对公鸡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上,我们便可略知一二。
古代,我们的祖先特别重视家禽“鸡”,尤其是公鸡,把它称之为“五德之禽”:
公鸡的头上长着“红冠”,代表“文德”。公鸡的足后有“鸡距”(也叫后爪),能用于战斗,代表“武德”。公鸡在遇到敌人时,敢于争斗拼抢,代表“勇德”。如果遇到有好吃的食物,他们则会“咯咯咯地”招呼同类来一起分享,代表“仁德”。最后,公鸡打鸣报晓从不缺席或延误,每天天一蒙蒙亮它就准时啼叫,代表“信德”。
在我国民间,公鸡被当作吉祥之物,它可以辟邪,还可以吃掉各种毒虫,为人类除害。
古代,一般在堂屋靠墙的角几上,放置一个胆瓶,瓶子里插着用公鸡尾毛做成的鸡毛掸子。由于“鸡”与“吉”同音,“瓶”与“平”同音,因此,它寓意着“平安吉祥”。
在现代,一些人购买新车后,通常会在车头或者车尾贴上一小撮“鸡毛”,寓意“平平安安,顺顺利利”,这主要源于古代先民的祭祀信仰!
公鸡窗花
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,家家户户都会饲养公鸡,一只或几只,把它们养得肥肥的,壮壮的,过年时宰了吃。
过年宰公鸡,它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,希望新的一年平平安安,顺顺利利,大吉大利。
有些地方,宰好的鸡是不能马上吃的,得等到腊月三十才能吃,而且,要一整只鸡一起烹饪,这样,才能表示吉祥和平安没有缺失,没有缺损,满满的,寓意着“新的一年团团圆圆,大吉大利”。
关于公鸡,中国民谣里有一句是这样唱的:“二十七,宰公鸡”!
关于这句民谣,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:传说,鸡是天宫的酉官,是负责在人间报时的吉神。过年时杀鸡,是为了给它放假,好让它回天庭向玉帝报吉,顺便给这家人美言几句,从而获得上天给的吉祥祝福!
雄鸡一唱天下白!
除此之外,民间还有一些关于公鸡的习俗,比如,在新年的第一天,用红纸剪出一些以公鸡为题材的窗花,寓意着“如意吉祥、前程似锦、仕途顺利”!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公鸡被视为一种吉祥物,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先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,也是我国先民纯朴思想品质的种折射和体现!
鸡毛掸子
胆瓶
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,任重而道远!如果您喜欢,欢迎大家点赞、转发并关注熊猫父母课堂。